Thursday, December 31, 2015

2015-12-29 南加空小校友午餐會


by 周建忠

陳凱利北24 嚴嘉音

劉城朔北25 Jocelyn

黃寶鈞北23義 洪彩雲

左傑靈北26忠 黃寶鈞北23義

劉偉麟 王金城北24義 秋天

黃 珍 黃 珊 侯景霞

柯 山南07蕭 琪南18王太三田孝丹

石 裕 齊治國南06 徐愛全 齊治平南06

何友涵 陳君愉北32美

吳修浩北34禮 陳 寧北32愛 李汝政北32忠

周曉宏北32孝 周迪 韓芝祥岡兆01孝

汪龍偉北26和 葛光豫南京 丘鎮平北21義 余子英南17孝

許長根嘉09 許夫人 許義萍
周建忠北29平 徐蓓蓓 Jenny張

洪彩雲 徐蓓蓓 Jenny張

朱麗麗嘉10 陳 寧北32愛 周鳳娟北24義

朱麗麗嘉10 陳 寧北32愛

徐蓓蓓 梁葉馨

梁葉馨 劉城朔北25

周建忠北29平 周鳳娟北24義

莫如平 梁宛薇北28真 Jenny張

葛光豫南京 楊國平桃10忠 丘鎮平北21義

余子英南17孝 丘鎮平北21義 宣久華北28義 楊國平桃10忠

許長根嘉09 許夫人 許義萍 廖傳華北31愛

洪彩雲 黃倚霞北24愛 周鳳娟北24義

王培葺 董國仁北12

何友涵 陳君愉北32美 吳修浩北34禮

吳修浩北34禮 陳君愉北32美楊國平桃10忠 陳 寧北32愛 韓芝祥岡兆01孝
李汝政北32忠 陳毓龍竹16孝 周曉宏北32孝 周迪

楊國平桃10忠 廖傳華北31愛
汪龍偉北26和 葛光豫南京 丘鎮平北21義 余子英南17孝 宣久華北28義

王太三 柯 山南07 田孝丹 齊治平南06 徐愛全 齊治國南06 石 裕
蕭 琪
南18 黃 瑾南07 黃 珍

司徒傑北29仁 司徒瑛北28信

司徒瑛北28信 黃 珊

黃 珊 侯景霞南13

周裕祿北12 周建忠北29平 汪龍偉北26和 莫如平
陳君愉
北32美 梁宛薇北28真

黃倚霞北24愛 周良銘

陳凱利北24 嚴嘉音 周建忠北29平 劉城朔北25

秋天 王培葺 董國仁北12 黃 瑾南07

Sunday, December 27, 2015

2015-12-29 午餐會已報名校友


before 2015-12-29 3:20am

1 朱麗麗 嘉10 嘉義聯合新村
2 陳  寧 北32愛 台北正義東村
3 楊國平 桃10忠 桃園建國五村
4 盧秋平 北29美 台北正義東村
5 葛光豫 南京 台北正義東村
6 丘鎮平 北21義 台北正義東村
7 周裕祿 北12 台北正義東村
8 黃倚霞 北24愛 台北正義新村
9 陳恬璧 竹18孝 新竹
10 謝虎城 竹18孝
11 廖傳華 北31愛 台北婦聯五村
12 許義萍
13 汪龍偉 北26和 台北正義東村
14 許長根 嘉09 嘉義東門町
15 許夫人
16 李汝政 北32忠
17 周曉宏 北32孝 台北自立新村
18 周迪
19 左傑靈 北26忠 台北和平西村
20 陳君愉 北32美 台北正義新村
21 何友函
22 劉偉麟
23 王金城 北24義 台北松山新村
24 劉城朔 北25 台北正義東村
25 Jocelyn
26 戎慰展 岡12 岡山樂群村
27 秋天
28 陳毓龍 竹16孝 新竹二村
29 陳錫潮 台北正義新村
30 陳夫人
31 司徒傑 北29仁 台北松山新村
32 司徒瑛 北28信 台北松山新村
33 齊治平 南06 台南水交社
34 徐愛全 眷屬
35 齊治國 南06 台南水交社
36 石 裕   眷屬
37 田孝丹 台南水交社
38 王太三 台南水交社
39 蕭  琪 南18
40 黃  瑾 南07 台南水交社
41 黃  珍 台南水交社
42 黃  珊
43 周鳳娟 北24義 台北正義新村
44 余子英 水交社
45 董國仁 北12 臺南水交社
46 王培葺 岡山致遠村
47 黃寶鈞 北23義 台北婦聯四村
48 洪彩雲
49 梁宛薇 北28真 正義東村
50 莫如平
51 宣久華 北28義
52 吳修浩 北34禮
53 沈錫志
54 侯景霞 水交社
55 季慶盛 北32義 自立新村
56 周建忠 北29平 台北正義新村
57 徐蓓蓓
58 Jenny C

Saturday, December 26, 2015

2015年 我的溫馨聖誕大餐 by 丘鎮平


 by 丘鎮平
為討好上帝歡心,今年自理聖誕大餐可是玩真的,

主菜是:聖経丶警醒月刊、守望台雜誌等  大菜,
副菜是:雞片蝦子炒麵,水煮魚片及芥菜等  小點,

主菜/ 掌管靈修糧食,信耶穌得永生⋯⋯
副食/供天下鄉民充飢,藉由食物得以延續生命⋯⋯

待餐畢,丘某人會躲到懺悔室恭讀經文,
探究主菜與副菜的  優先取捨課題。
平安喜樂/風調雨順
小丘

Monday, December 21, 2015

A Chinese Poem

At my Christmas Party 2015, my cousin told a story of 祝枝山, one of the 四大才子 in Chinese history:


某員㚈得一扇子請祝題詩 扇面是幅這樣的畫
堤岸上楊柳青々柳梢頭小鳥數隻一位少婦倚著柳樹凝望江心似傷心欲絕
江水悠々有葉小舟己揚帆而去船頭書生正在揮手道別
祝枝山索銀子三百兩員㚈只肯出一半
祝即在扇上題下:
東邊一棵楊柳樹
南邊一棵楊柳樹
西邊一棵楊㧕樹
北邊一棵楊柳樹
員㚈看了怎麼題了這麼多楊柳樹呢
祝答道 銀子只給一半詩當然只題一半
員㚈無奈只得䃼齊銀子
祝才再題:
東邊一棵楊柳樹
南邊一棵楊柳樹
西邊一棵楊㧕樹
北邊一棵楊柳樹
仼憑他南北西東千絲萬縷
繋不住郎舟住
這邊喚鹧鴣
那邊啼杜鵑
一聲々行不得也哥々
一聲々不如歸去
員㚈讀畢欣喜萬分連々讃賞值得值得

Here is my attempt to translate for those guests who do not speak or understand Chinese:

A man commissioned a poet to compose a poem on his silk fan. On the fan was depicted a young woman leaning against the trunk of a willow tree, her eyes gazed sadly toward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A young scholar in a small boat was waving goodbye. A couple of birds were perched among the branches. The poet charged $300, the man was only willing to pay $150. The poet wrote:

Weeping willow on the east
Weeping willow on the west
Weeping willow on the north
Weeping willow on the south

"What is this? All these willows." The man was irritated.
You paid half of the price, you get half of the poem. The poet answered.
The man shelled out another $150 reluctantly. The poet continued.


Weeping willow on the east
Weeping willow on the west
Weeping willow on the north
Weeping willow on the south

East, west, north, south; thousands of strands of love
Cannot hold back my lover
Robin cries, "don't go, please, don't go"
Lark weeps, "got to, dear, got to"

The man was delighted. "Worthy, worthy!" he exclaimed.



化龍橋樹下 by 葛光豫


化龍橋樹下

by  葛光豫

--為紀念家兄殉職四十年作--

歲月悠悠,時光飛逝,華髮稀散,遠離竹馬揚鞭,如今已是仰天看山的歲月。回憶往事,未必盡是密樹濃蔭,遠山含翠的歡悅。1940﹝民國二十九﹞年中日抗戰正酣的時期,我家住在雲南昆明,先是在城中,後因躲避日本飛機轟炸,遷往鄉間。那時鄉間沒有小學,我大哥葛光遼就去靠近巫家壩機場邊的粹剛小學﹝空軍子弟小學﹞,因路途較遠,平時住在學校,週末須步行一段山路才回到家裡。

在假日他常帶我騎著父親給他買的一輛紅色自行車,在村子,或田間小道上漫遊。有時和村裡孩子一同騎牛到後山推土窯烤紅薯。我們有很多歡樂時光 ,那時候我尚未讀書。他小學畢業後,就進入四川灌縣的空軍幼年學校,那是1941年。
手足童年 舊憶如昨1944年是對日抗戰勝利的前一年,我們家自昆明遷到四川重慶。住在一處叫做紅球壩的山頂上,遇日本飛機轟炸過後,遠處燃燒熊熊的烈火看得很清楚,我那時約八歲。

有一天父親帶我下山到化龍橋,去接成都回來的大哥。記得那是個盛熱的夏日,走過一段山路,我心裡充滿興奮。大哥給父親的信上說,那天清晨由灌縣蒲陽場幼年學校先到成都城裡,再搭長途汽車來重慶,預計午後可到達。那天是大哥離開三年後首次回家。他在成都幼校時,到昆明的路途遙遠,幾乎要走過半個中國,顧慮他年紀小,父親兩個暑假都不讓他回過家。我和父親在化龍橋邊樹下等待了許久,大約已近黃昏時,才看見一個人穿著灰色童子軍服,曬得黑黑的,騎著一頭脖上掛著一圈響鈴的小毛驢走近 ,他高聲叫道:「爸!」原來他坐車提前一站下錯了車,祇好雇騎毛驢過來。父親摟抱著他,他也笑著撫摸我的頭,我望著他有些分生。回到家裡他用四川話叫了母親,母親笑說你這孩子怎麼變成四川娃了。又說:「這三年裡也怎麼沒見你長高些?」我大哥是後來才見長的。

大哥在家那些日子很安靜,他手裡常拿著一本叫《新生活運動》的書在讀。他曾向父親示範打壘球的動作。多年後在台灣,看到他早年在幼校的「征宇」壘球隊的照片。照片裡的一些同學在台灣都是我們家裡的常客,他們多數的父母都沒有到台灣來。另一事給我印象深刻是他的制服;右肩佩戴著「空軍幼年學校」彩帶和左胸前「中國童子軍」的標誌,感覺很新奇,戴上他的童軍帽和領巾時,羨慕不已。暑期結束,他回到學校繼續高中課程。父親當時在重慶的航空委員會﹝總司令部前身﹞服務。那時候越南雖然尚屬法國殖民地,但二次大戰盟軍聯合抗日,越南劃分為中國戰區。父親留學法國,懂得法文。1945年八月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後,派他去越南河內,代表空軍接受日軍投降。

那一年冬天,母親帶著我和兩個弟弟搭上木船,沿長江下行到達南京。次年父親來南京會合,我們去了東北瀋陽,二年後又再返回到南京,1948年初舉家到台灣。大哥在四川幼校完成高中學業後,到杭州筧橋,他是空軍官校第二十九期飛行學生。1949年大陸局勢逆轉,隨官校撤到台灣岡山,繼續學習飛行。


獨往岡山 

會見大哥那年我在台北國語實驗小學畢業,知道他已來到台灣。暑假考過初中後的一個早上,獨自由台北搭火車南下岡山。坐了一整天火車,拿著地址,找到父親的一位同學家住下。第二天一早,在官校營門前見到光遼大哥。

那時候官校由杭州遷到岡山基地不久,機場和校區在二戰中遭受過美國飛機轟炸,破壞嚴重,一些房舍半毀,牆壁上留下許多美機掃射過留下的彈痕,隨處可見,百廢待舉。他們學生也尚未開始飛行訓練,每日上午上課,下午勞動服務,清理瓦礫,整理校區。那天是週末。他向廚房伙夫班長借來一輛自行車,帶我走遍了校區,也到海邊游泳。在跑道邊有一架被擊落的美軍機殘骸,那是B-25轟炸機,我好奇爬上,還拍了一張照片,保留至今。

在一間棚廠裡有一架黃色雙翼PT-17教練機,我爬進座艙搬動駕駛桿,大哥指著機外說:「你看,翅膀上的副翼會上下動」他告訴我座艙內的儀表、油門、駕駛桿的作用,又簡單說明飛機如何上升,如何下降等,我聽了非常感興趣。這深深影響了我幾年後投考空軍的決心。我原在淡江英語專科學校。

大哥尚在官校時,空軍在東港大鵬灣初辦子弟中學﹝至公中學﹞,我考取後離開台北去南部讀書。在東港讀書三年裡,他常在假日從岡山坐火車來東港看我,平日也給我寫信。每次來,都要先查看我的功課。他說課外書也要讀些,可增進知識。後來我進官校時,在學校圖書館中多張的借書卡片上,見他借書的紀錄。在一本《馬可波羅東遊記》書的內頁上,他寫了「此意大利偉大的探險家,讓歐洲人對我們東方有許多的瞭解!」幾個字。想是他對那本書特別有興趣,寫下片語。他是愛讀書的人。

大哥個性樂觀,語出幽默。他在中國的空軍月刊上寫過一篇名叫《不亦快哉!》的文章,裡面例舉十條有關飛行令人高興的事。其中有一條寫道:「某日專機送陸軍大員急務南下屏東,降落前遇濃霧密雲,頃盆大雨,無法降下,大員座上急促頻摧。盤旋多時,意欲返航。突見一雲洞,可目視地面,乃急放下輪子,安全降落。大員下機後舉大拇指稱讚:『要得,空軍好漢硬是要得!』不亦快哉」

1951年他官校畢業,先分發去嘉義基地飛F-51野馬式戰鬥機,後來調到台北松山基地專機中隊,服務多年,婚後住在台北正義東村眷區家中。 我自東港讀完初中回到台北,那是和他相處較長的一段時間。他為我在家院子裡加蓋一間小竹屋,供我靜心讀書預備報考大學。春去秋來,我放棄英專學業,決心進空軍官校。畢業後分發到台南基地,住在台南飛燕新村眷區。1963﹝民國五十二﹞年四月間,他因專機任務飛到台南,特地來眷區看我方滿月的長女。他向我表示有意去第三十四隊﹝蝙蝠中隊﹞。此後和他見面機較少,也僅在台北全家重要聚會的時候,

星夜潛行 孤軍奮鬥

我在台南一大隊時,每年冬季都到北部新竹基地駐防一個月,那裡經常是細雨連綿,低雲滿蓋的天氣,去那邊專做壞天氣的儀器飛行訓練。三十四隊在新竹機場。有一年我到新竹,大哥問我能不能帶他飛一次噴射機。他以前飛過螺旋槳式F-51野馬和F-47雷霆式飛機,曾是一位戰鬥機飛行員,對噴射機嚮往,可以理解。當時我的中隊飛行F-86F軍刀式單座戰鬥機,但是另配有一架T-33雙座噴射機戰鬥教練機。某日請作戰官派飛T-33機,和派一位和學弟同飛。那天早上約好到停放飛機的機堡,在機堡他把那位學弟的保險傘、頭盔、救生背心換上,進入飛機後座。我們做了一次倆兄弟同飛一架噴射機的飛行,他初次感覺噴射機的高速度,非常高興。那是私下未合規定的飛行,卻是我一次難忘的事。

我略蝙蝠中隊因任務特殊,為保密,他改了名字叫「葛一」,他是我家兄弟中排行老大,改這個名字雖然是有點土俗,但也帶著幾分他的幽默感。他說,有次飛行在大陸上空飛行時,中共雷達站在無線電中居然呼叫他這葛一的名字,要他立刻降落,「起義歸來,戴罪立功」。 三十四隊隊部在新竹機場跑道西側,遠望去僅有幾棟平頂房舍,外人不得靠近。我們每次上場飛行經過時,都會好奇的望一眼那房舍,會說:「老大哥們又在那裡面做航行計劃,反攻大陸啊!」。知道他們每一次大陸任務下達後,全組人員三日前在一特定房子裡開始作業,不得離開,不能對外通話。全組飛行、領航、電子通訊人員集體做航行計畫;熟記航路、設定起飛時間、位置檢查點、如何回避米格機攻擊的動作等。萬一遭遇迫降逃亡時,奔向某「據點」。這些據點,都可能是他們當時飛行位置的千百里之外的在某些深山裡,對他們逃生幾乎無意義。三十四隊P-2V機嚴格執行航行計劃,每一個選定的參考點、航段等都精確分秒無誤。起飛地點有時在臺灣,有時在泰國隱密機場,機身灰色,無任何標誌。起飛時間選在夕陽西下時分,天色黑暗時進入大陸,一路上保持100500呎低空飛行。中共地面雷達難以發現他們,即使發現,起飛攔截機卻無法目視看到,雷達引導也祇能提供概略的方位,角度和距離。任務時不穿飛行衣,換著當地農村人民服裝,帶著人民幣和許多金戒子,做為一旦迫降後逃亡之用,這也說明他們黑夜裡一旦進入大陸,注定是孤軍無助,命運無法預料。

再保密的事也會外洩。有次我問起他們的P-2V偵察機也裝上了M-19響尾蛇飛彈的事,我說那是戰鬥機的武器,對你們不靈活的大型飛機沒有效吧。他說每次任務中都會遭到中共米格機後方尾追,在黑暗中米格機往往因速度過大而會超前他們,一旦超越,可以看見米格機尾管火焰,可立即拉起機頭向它們發射。我說米格機一旦超前,飛機必定急轉回頭再來攻擊,你們沒有機會射擊到它們,他笑說:「那就用來壯膽吧!」 


找下落 遠奔山東

民國五十三﹝1964﹞年六月十二日,那天是端午節,也是母親生日,全家人約定聚齊台北家中。大哥事前說他當天傍晚回來, 但沒有。第二天早晨,我在室內見有一人在門外向家裡探望,開門一看是大哥同事楊美安,心裡頓時一驚。他低聲說:「你哥昨晚去大陸做任務,今天還沒回來」。我擔心的事果然發生了。當天台北報紙轉載一則外電報導:「中華民國空軍P-2V型巡邏機一架在山東半島平度附近失事,該型機為噴氣雙螺旋槳式,航程可達三千浬,據悉該機上編組機員多人。」證實了飛機失事。

我安撫母親說「大哥可能跳傘被俘,人還在」過去黑夜裡低空偵察任務一旦失事,幾無存活,這次豈會例外。母親念兒心切,此後日夜收聽大陸廣播,希望得到一點信息,期盼了三十餘年,直到老人家過世。

光遼大哥殉職二十五年之後,兩岸開放。1989年我得到北京人民電台記者柳燕和北京航空聯誼會一位湯先生的幫助尋找大哥殉職墜機地點。湯先生信中說:「我非常遺憾帶給您來的消息是噩耗」「令兄確切出事地點是山東棲霞縣,姜村南面一哩處」接到信後,內心泛起無限激動,立刻前往大陸。

1989年九月底到北京,見到記者柳燕小姐,經由她的聯繫,趕去山東。  搭乘十三個小時火車到達煙台,抵達時有台辦王先生來接待,當晚在一賓館住下。第二天由棲霞縣政府二位人員陪同前往姜村。這時候已是北方的深秋,朔風撲面,寒意蕭瑟。

開車約2小時到棲霞縣的姜村,由一位老農領著,走過一片遼闊的高梁地,來到一條大乾河溝堤邊。老農指著一方隆些碎石堆起的土丘說:「就是這裡!那飛機上人的屍體全葬在這下面」機上共有13 人。我細觀看後對他說:「這土丘是新土,怎麼不像似有二十多年的樣子」。他說:「你們來之前,上級通知要我把這地方找出來,我前些日來先把雜草處清﹝理 ﹞了一下」。我問:「你是這村子的人嗎?」 一臉皺紋的老農說:「俺是這村土生土長的。當年這坑是我們村裡人一塊挖的,有六尺來深。飛機上的人屍體都不齊全,拾到就放在坑裡埋了」。他又說:「那天晚上想是(大概)十點來鐘,村裡正在開會,突然聽到老﹝很﹞大的爆炸聲,大家嚇得像什麼似的,往外邊看是一片大火,大夥跑過來才知道有飛機掉下來。沒多久部隊開來,封鎖現場」。我問這附近還有沒有飛機的碎片?他說第二天部隊用大卡車都載走了。
目睹這方高起的土堆,細聽老農的說明後,望著他一臉憨厚的老農,信了他的話。仰望蒼天,白雲逍移,這黃土平原上就是我大哥葬身的地方,他在這塊荒涼凄冷的地下已經二十五年,當年他三十三歲,正是英年。我捧撫著黃土,怨大地無情,無限悲悽。

米格跟上 一炮擊中

那位擊落我大哥飛機的米格機飛行中隊長,已離休的陳根發回憶說,那架台灣來的偵察機,是在六月十一日晚上低空飛來大陸,事先早已被防空雷達發現,判斷這架飛機飛向山東半島。過去台灣P2-V飛過來有百多次,我們對他們的飛行航路已看出一個模式。又說那架飛機飛進山東半島的時候,時近半夜,當時上級並未像過去一樣,立即下令起飛攔截,但已準備採取使用夜間照明的圍堵戰術,伺機而動。

P2-V機接近山東棲霞縣上空時,下令他們三架戰機緊急起飛。石振山同志駕駛的照明機先超近路,飛到P2-V機前方三哩位置,高度三千公尺高度待命。我領著另一架僚機由從後方加速接近,黑夜裡我們看不見目標,完全聽由地面雷達提供目標機概略的飛行方位。

當三架飛機相互位置調整妥當後,照明機上的十二枚照明彈突然一次放出,整個下方霎時照亮得有如白晝一般。那架P2-V機在我右下方出現,保持低空五百呎高度飛行。我在它後方加速飛行,接近到大約三千呎距離時連續發射三炮,第一發炮彈就命中飛機,立即起火爆炸。
他說:「我射擊後飛機衝過目標,拉起高升後回頭看時,上空延續十二秒時間的照明彈群已全部息滅,黑暗中僅看見地面煙火四散,確定飛機已被擊落。時間是午夜的十一時三十六分」。我最後問道:「那P2-V機事前有沒有發現已經被你們跟上?」「肯定有。他們不斷的改變方向,愈飛愈低,往山窩裡飛,雷達站報告說看不見目標,但是照明彈照明下我在高處看得很清楚。」「他們一直採用左右回避動作,並沒有回頭往回飛樣子。當時他們應該是沒想到空中施放了照明彈」



隆重公祭 遺骸未歸


我於1989年去山東尋覓到P2-V機墜機地點。同年曾在台灣聯合報刊載「黃土坡上」一文,詳說經過,足可証實機組人員殉職。加拿大美國兩位遺孀讀到華文報紙轉載後曾來涵詢問我情況,直止兩岸開放近十年軍方居然竟自始至終未一次向我或家人探詢此事。有這樣辦事的嗎?能用這種態度對待血肉犧牲的烈士們?遲來的公祭典禮中燃香,鞠躬,致詞,何須多此一舉。

996﹝民國八十五﹞年三月二九日台北青年節,空軍在碧潭公墓公祭P2-V機機組人員,光遼大哥旌表追贈上校烈士。這公祭表揚竟是他們殉職三十二年後的事。我們的父母都已先後謝世。

後話

幾十年來的國共鬥爭,表面是百萬大軍的對抗,卻是全體中國人的參與。在中國這塊富饒的土地上,埋下多少白骨,破碎多少的家庭,我們同文同種,共食神州五穀的中國人,鬥爭何時罷休止。2008 洛杉磯










官校畢業照.民國40年

1

嘉義四大隊


嘉義四大隊


當選戰鬥英雄



筆者夫婦及老農於煙台姜村.後為P2V組員埋葬地



碧潭公祭.筆者夫婦﹝中﹞.總司令李天羽﹝左2﹞